导入数据...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第五批“校地共建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政治)授牌及研修活动
时间:2023-10-07 16:19:43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   查看:805

2023年9月28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举行了第五批“校地共建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赵陈雪名师工作室、初中数学罗敏名师工作室、初中政治余虹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和学科研修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靳彤、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秀琼、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亚军、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副校长刘勇、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陈中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青年教师赵文君以及成都市龙泉驿区数学教研员谭竹、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潘亦宁校长、黄海副校长、庞鑫副校长、邓冬华副校长以及三个“校地共建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青台山中学罗敏副校长主持。

首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校长潘亦宁作为活动承办方率先致辞,欢迎领导和专家们的到来,对四川师范大学给予青台山中学的赋能成长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接着,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亚军宣读了罗敏数学工作室、赵陈雪语文工作室、余虹政治工作室的成立批文并表示热烈祝贺,希望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有更多的教师汇聚于此,集群贤之智共前行。随后,名师工作室坊主代表赵陈雪老师发言。她借用电影《老师好》表达了对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初心与期望,对于名师工作室的正式起航,她说要以合作互助为帆,以深挖教研为桨,不惧风暴和波涛,同舟共济,这艘船终将驶向胜利和辉煌。授牌仪式最后,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靳彤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基础教育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基础教育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落地行动研究。我们期待和青台山中学以及更多的成都市乃至四川省优质中小学深入合作,打破壁垒、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合力共赢。

freecompress-1.jpegfreecompress-2.jpeg


freecompress-3.jpegfreecompress-4.jpeg

授牌仪式结束后,青台山中学聚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和初中政治三个学科,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活动包括:名师工作室成员课例展示,专家课例专业点评,专家为我校教师解疑答惑。

青“苔”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杨元彪老师带领初三17班聚焦“以小见大”为大家呈现了主题为《“象”由心生,文渊妙笔》的作文技法指导课。课堂以歌曲《小小》导入,从作文立意到意象选取展开,进而从“以小”和“见大”两个方面漫溯开去,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写法,进而总结出可操作的具体技法。杨元彪老师在说课中阐明设计初衷:只有在“审视好小”中找到材料的闪光点,在“摹画好微”中描述出具体细节,才能在表达、句式、布局等方面“放飞好大”。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刘勇对于杨元彪老师作文指导课内容指出,写作在于教会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并就如何修改作文进行了深入指导,他指出修改作文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抒情是有逻辑的。刘勇校长最后对工作室成员寄语:我们要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教书,成为“明”师;也要厚积薄发,而后一鸣惊人,成为“鸣”师;最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师!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学院执行院长靳彤教授提出指导学生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难点在于“大”,语文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对人生的理解。她从宏观角度指出,作文应当先建立知识化框架,从教会学生模仿写作,到消解模式,最后让学生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

out_www.yalijuda.com_5.jp_j0BPcnpNmq.jpg.JPGfreecompress-6.jpeg

初中数学罗敏工作室成员王雯雯老师以学教评一致性为指引进行教学设计,以问题驱动来推进教学开展,在教学中营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氛围。从一题出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求解线段比值问题,经历题目的分析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多解归一中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在不同方法的对比中培养思辨能力,体会图形中点与线的构成关系,会识别基础构图,在构造、转化与特殊化中加深对图形结构的理解,以及图形的确定性分析。课后,工作室主持人罗敏校长分享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理念并主持了评课环节,青台山中学邓冬华副校长点评,课堂中反思性总结的提问非常关键,对比及常规方法和不常规方法,让学生敢于尝试与突破;王亚军副主任从课程论出发指出,零散、低阶的知识通过真实情景的运用联系转化成高阶的思想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赵文君博士谈到,具体可测的目标背后一定是核心素养的引领,核心问题与问题结构是关键;谭竹教研员点评到,一堂好课应该是教有价值的知识,和结构化的知识,本堂课虽是一题一课,背后的思想方法容量是很大的,这是一堂还没有结束需要继续上下去的课。学生和教师相遇在“研”途,路漫漫,“研”图皆是风景。

freecompress-7.jpegfreecompress-8.jpeg

初中政治工作室坊主余虹老师在初一4班献课《人间至情——家之爱》。以打开“生命之门”引入,带领学生步入家的情境,进而通过“爱有缘·家门共聚”、“爱生隙·心门相隔”、“爱永恒·推门悟爱”三个环节,在师生深度对话、情境重现中,分享碰撞故事、思考解决之道、感悟家人之爱。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黄秀琼副院长从核心素养立意、融合育人方式、课程脉络线索、师生资源整合等维度对余虹教师的献课进行了多层次的评价与分析。同时,黄教授还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期许,希望老师们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认认真真上好每堂课,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锦江区教科院长助理、中学思政及德育教研员陈中华老师以“反思寻找真问题,实证研究改进教学”为主题,从反思实践和实证研究两个维度出发,聚焦思政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成长定位要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和学者型。陈老师强调教师要具备反思思维,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自省与改进,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价值和作用。

freecompress-9.jpegout_www.yalijuda.com_10_Fm32bjav4s.jpg

编辑:基础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