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陶旭泉教授为我院博士生举行专题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9月14日
  查看:53
  来源:

2024年9月12日上午,基础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旭泉教授为我院博士研究生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管见:AI背景下博士研究生知识学习与生产的定位与方位”的精彩讲座。

陶旭泉教授作为教育部多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员,他的讲座不仅全面介绍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还深入探讨了在AI背景下,博士研究生应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学习身份和学习取向。讲座内容精心设计,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人工智能、知识学习以及知识生产。

9.14-5.png

上半场,陶教授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强调其“智能”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知识)的高效搜集和处理上。他指出,随着AI技术的进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重点和价值取向必须转变。在传统学习模式中,知识技能的习得和运用是核心,而在AI背景下,学习应更加注重知识的发现、创造和运用,学习过程也应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发现知识。陶教授强调,对博士生的学习而言,人工智能应作为启迪智慧和发展创造能力的辅助工具,而不能替代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此外,他还提醒在场学生在使用AI技术时必须注意可能遇到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并保持警觉。

下半场,陶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博士研究生学习知识的类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他建议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生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学科教材,夯实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础知识,理解课程、理解教学,结合当下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开阔的视野来审视教学事件和问题,并强调了逻辑知识、跨学科知识及宽泛的文化视野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性。陶教授提出,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定位在于知识生产,为学科贡献知识的“增量”,包括三大主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推动理论研究、通过研究性实习促进专业实践,以及通过博士论文进行规范的学术训练,并完成学业成果表达。他特别强调了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9.14-6.png

陶旭泉教授的讲座不仅为在场的博士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更以其深刻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展现了AI时代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新范式。他的研究为AI时代下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学习与生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对美术教育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专题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陶旭泉教授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为我院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长、知识创新提供了宝贵指导和深刻启示。

撰稿:李 怡

审核:张渝浠





【编辑:基础教育研究院】


(微信扫描分享)